2025年,中国经济在深度转型与外部挑战交织中砥砺前行。上半年,面临美国关税战打压、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内卷式”竞争等多重压力,中国经济顶住压力,运行总体平稳。下半年,政府需要继续用好用足政策工具,对冲关税战可能引发的外需下滑风险,并同企业一道构建多元化国际市场格局。预计这些努力将持续缓解需求端的挑战。
德勤在服务跨国企业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认为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快速提升的创新能力、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共同构成了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为中国经济转型注入不竭动能。跨国企业身处其中,将继续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为推动经济增长、带动产业升级作出重要贡献。
在战略层面,随着中国科技实力持续提升,跨国企业加码在华投资布局,既锚定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与消费潜力,也更看重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迸发的创新动能。今年前5个月,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46%、74.9%、59.2%。同时跨国企业也在积极参与中国绿色经济的转型,德国巴斯夫在中国湛江投资100亿欧元新建的生产基地致力于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日本丰田和德国大众等车企在中国大笔投资设立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在策略层面,大型跨国企业与中小型跨国企业则各有侧重。深耕中国的大型跨国企业正加速深度本地化,不仅在产品研发、生产上贴近中国需求(如多家汽车巨头在华设立大型研发中心并推出专属电动车型),而且更加积极地深层次融入本地生态,与头部的本土企业深入合作。而中小型跨国企业则更聚焦核心优势,在特定细分领域精耕细作,通过持续引入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或加强在华研发,确保在细分市场的持续竞争力。
德勤认为,未来五年,面对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型、地缘政治可能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以及日趋激烈的本土企业竞争,跨国企业需保持敏锐,主动开展动态调整,以适应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从我们深度服务外资跨国企业的经验来看,这种持续的适应性调整,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保持活力的关键。
具体而言,跨国企业领导者应重点关注以下六个方面——
战略增长与生态合作
随着中国市场的持续开放及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战略增长成为跨国企业在华发展的核心议题。 跨国企业需积极布局高潜力的细分市场、实现渠道转型并加强品牌本土化影响力。同时,外资企业应利用中国独特的数字化环境及生态合作机制,与本土生态伙伴共建生态圈,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例如,某外资消费品企业抓住中国宠物经济的崛起机遇,加大投入参与宠物友好社区的共建,从而与用户建立深度链接,提升品牌影响力。
有韧性的投资与产权
在华跨国企业需要通过构建有韧性的投资策略,提升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对能力。一方面,通过并购、合资、参股及战略合作等新颖的投资方式实现外延式增长路径;另一方面,积极利用本地金融资源,如人民币本地融资、境内利润再投资,绿色信贷等工具,实现资本效率最大化。
例如,某外资汽车品牌通过少数股权投资的方式与本土新势力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新能源车型,提升新车研发速度、智驾解决方案和用户体验。
跨境数据合规
随着监管趋严,国家安全、个人隐私及关键产业信息的重要性增加,跨境数据合规,成为跨国企业在华运营重点,企业需要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政策和数据传输机制,确保满足严格的法规要求,优化企业的数据管理能力和透明度,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例如,某全球领先生命科学企业,通过推动应用、数据和IT基础设施的本土化,结合IT运营模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实现跨境数据合规,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技术创新和绩效改进
在AI数字化时代,技术创新成为驱动企业绩效提升的关键路径。跨国企业通过新兴的中国技术模式和高级分析,可以显著提高运营效率和财务绩效,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转型。
例如,某全球领先保险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模型分析过往理赔记录,保险公司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客户风险水平。这不仅有助于在推出新保单时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承保决策,还能有效保护收入和利润率,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供应链和资产合理化
在全球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升级的背景下,供应链与资产合理化成为跨国企业提升韧性的重要策略。企业应优化本地采购、灵活调整产能布局,支持区域内的创新发展和资源优化,并利用数字工具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这一举措不仅可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提升响应速度和抗风险能力。
例如,某全球领先的零售公司,通过优化仓库管理体系及系统本地化,以及尖端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为中国及亚太地区的资产注入更大的活力并推动有韧性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外来的组织和人才
在组织和人才方面,跨国企业需转型以灵活应对市场和业务变化。跨国企业需更新在中国的价值主张、改善员工体验以强化品牌和企业文化认同,同时重构协作模式与工作流程,提升人才结构和新技术下的技能储备,以增强本土团队的决策效率与工作效能。
例如,某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通过在中国设立数字化人才中心,为本地客户和业务提供高效数字化支持,加速了新工厂的数字化制造转型进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响应速度。
小结
无论是“在中国为全球”,还是 “在中国为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的创新能力将继续驱动跨国企业对华投资战略升级。在世界经贸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持续扩大开放、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外资跨国企业需要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持续变化的全球市场环境,将中国的创新力转化为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并实现与中国本土产供链、技术生态链的共生共赢。
德勤中国是一家立足本土、连接全球的专业服务机构,包括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的多家专业服务实体,由德勤中国的合伙人共同投资、独立自主管理和运营。
作为一家具有全球品牌“德勤”并连接全球专业网络的本土企业,德勤中国始终以卓越的专业能力、丰富的行业洞察和智慧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国有、民营和外资跨国企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世界一流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业务垂询,敬请联系:
李佳明
德勤亚太咨询业务首席战略官
德勤中国跨国企业本土化服务主管合伙人
邮箱:jiamli@deloittecn.com.cn
蒋薇
德勤中国跨国企业本土化服务鉴证服务主管合伙人
邮箱:rjiang@deloittecn.com.cn
徐祖明
德勤中国跨国企业本土化服务税务与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
邮箱:jexu@deloittecn.com.cn
朱昊
德勤中国跨国企业本土化服务技术与转型部门主管合伙人
邮箱:hazhu@deloittecn.com.cn
储晓佩
德勤中国跨国企业本土化服务战略、风险与企业交易部门主管合伙人
邮箱:pechu@deloittecn.com.cn
“智库观察”往期文章制度护航,向“新”求“质”:《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度解读
专业服务如何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企提升业务含“新”量,未来五年这样干
找准五年规划切入点,国企将更快迈向“世界一流”
免责声明:
第三方机构如想转载德勤微信文章,请原文转载(不得修改)。如文章内容有改动,须在发布前获得德勤的审核批准。同时,请必须在文章内附以下信息及免责声明:
本通信中所含内容乃一般性信息,任何德勤有限公司、其成员所或它们的关联机构(统称为“德勤网络”)并不因此构成提供任何专业建议或服务。任何德勤网络内的机构均不对任何方因使用本通信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article_adlist-->恒正网-实盘股票杠杆平台有哪些-短线配资炒股-股票配资公司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