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的战火烧了22个月,没能烧垮哈马斯,却几乎点燃了内塔尼亚胡自己的总理宝座。最近,特拉维夫街头涌入了五十万抗议民众,这股以色列建国以来罕见的浪潮,不仅要求政府停火、解救人质,甚至还举起了加沙儿童的照片。
民意的转向是致命的。人们的耐心已经耗尽,当2024年经济增长仅有1%的数据摆在面前,当人质依旧生死未卜,战争的意义便开始受到根本性质疑。对很多以色列人来说,这场战争已经从保家卫国,变成了内塔尼亚胡的个人政治秀。
加沙的烂摊子,特拉维夫的怒吼
国内的压力远不止街头。今年7月,执政联盟中的两个极右翼政党,圣经犹太教联盟党和沙斯党,因兵役豁免法案的争议直接退出了联盟。他们不愿自己的年轻信徒被征召入伍,这一举动瞬间让内塔尼亚胡失去了议会的多数席位,执政基础摇摇欲坠。
军队内部也出现了裂痕。总参谋长扎米尔公开反对再次强攻加沙城,他担心这会导致剩余人质的全军覆没。前政界元老巴拉克更是直言不讳,称这场战争早已偏离国家战略,沦为内塔尼亚胡拖延腐败案审判、保住权位的“政治筹码”。
政治上失势,军事上失信,民意上失宠,内塔尼亚胡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退。当所有向内的路都被堵死时,他选择了一条最危险的出路,将矛头猛地转向国外。
老对手成了新靶子
在过去三个月里,以色列媒体开始集中火力,大肆渲染伊朗的威胁。各种消息称伊朗正在“重建导弹部队”、“恢复核能力”,并且背后还有“中俄撑腰”。尽管这些说法大多缺乏实证,但内塔尼亚胡却把它当成了救命稻草。
他公然宣称要“打击伊朗的每一个目标”,甚至暗示以色列空军有能力飞越德黑兰上空。这番表态与其说是军事部署,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喊话。其目的,就是要把国内民众的注意力从加沙的泥潭和经济的困境中,转移到一个更宏大、更惊悚的“国家生存”叙事上来。
更有甚者,他还特意隔空喊话中国,要求北京“别站错队”,不要向伊朗提供任何帮助。这一手操作,意图十分明显。他想把地区冲突扩大化,将中国从中东和平斡旋者的位置上拖下水,塑造成伊朗的“帮凶”,以此来离间中伊关系,并向美国展示一种“阵营对抗”的紧迫感。
牌打出去了,没人接
然而,内塔尼亚胡打出的这几张牌,应者寥寥。中国方面没有理会这种挑衅,只是重申了一贯立场:不向冲突地区出售武器,不选边站队,坚持劝和促谈。与伊朗的合作,也严格限定在基建和新能源等非军事领域。
伊朗方面也没有被轻易激怒。尽管今年6月其福尔多和纳坦兹的核设施遭到了美军袭击,但德黑兰表现得相当克制。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明确表示,可以谈判,但前提是获得“安全保障”,而这个保障首先需要美国管住以色列。
伊朗的策略很清晰,他们将议会批准的军费从200亿美元暴增至460亿,但重点是发展国产装备,提出了一个着眼长远的“十年战争”构想。这表明伊朗不打算与以色列进行短期硬碰硬的消耗,而是准备打一场持久战,等着以色列在无休止的冲突中自我耗尽。
就连以色列最倚重的盟友美国,态度也变得微妙。虽然特朗普总统送上了一架B-2轰炸机模型作为“纪念品”,暗示着某种支持,但共和党内部“美国优先派”的声音同样强大。他们越来越不愿意为以色列在中东的行动无限制地买单。
国家安全为个人前途买单
内塔尼亚胡的算盘,其实是把他个人的政治命运和整个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捆绑在了一起。他深陷多起腐败官司,只要“战时领袖”的身份还在,审判就可以一再拖延。对他而言,战争状态的持续,就是他避免牢狱之灾的护身符。
他希望通过一场对伊朗的“决定性胜利”,来重塑自己的英雄形象,让国内的反对者闭嘴。但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赌上的却是整个国家的未来。无休止的战争已经让以色列付出了沉重代价,物价飞涨,罢工不断。
更危险的是地缘上的孤立。阿拉伯世界正在形成事实上的反以联盟,就连胡塞武装也开始直接击沉前往以色列的船只,并警告美军不得插手。联合国也发出了最后通牒,警告以军若再次进攻加沙,可能构成“反人类罪”。
结语
内塔尼亚胡试图用一场更大的战争,来掩盖眼前的危机,但这团火一旦点燃,恐怕连他自己也无法控制。他想把伊朗拖入战场,但伊朗选择从长计议;他想把中国拉下水,但中国坚持中立;他想捆绑美国,但美国也在权衡利弊。
当一个领导人需要不断制造外部敌人才能维持自身统治时,他本身就已经成了国家最大的不稳定因素。特拉维夫街头的抗议声已经说明,以色列民众渴望的是和平与安宁,而不是一个政客为了自保而发动的另一场战争。这条通往深渊的路,或许比进攻德黑兰的距离要近得多。
恒正网-实盘股票杠杆平台有哪些-短线配资炒股-股票配资公司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